信息發達時代,從衣食住行到休閑娛樂,從學習考試到工作研究,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信息的處理。
交通便利時代,我們不僅乘著飛機遨游世界,坐著高鐵漫游中華,還要駕著“嫦娥”上九天攬月,騎著“蛟龍”下五洋捉鱉。
能源緊缺時代,石油的開采很可能已經達到歷史的峰值,天然氣、煤炭以及傳說中的“可燃冰”也只能再支撐幾百年,對太陽能、風力、水力與核能發電的需求日益高漲。
所有這一切都受益于半導體科學技術,并對它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
芯片生產工藝紛繁復雜,價值分配過程變化莫測;
龍頭稱霸享受超額利潤,新秀崛起謀求產業紅利;
政策推進力度輕重緩急,商業模式變遷多快好省;
方向何在?唯有緊跟政策引導,強抓產業趨勢。
根據東?;鸬难芯繄蟾?我們可以相信20年后,無論是科研還是生產,中國都應該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半導體事業。
圖片來自包圖網
1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底層發展邏輯
1. 半導體產業是信息技術的基石。信息技術(ICT)和數字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半導體產業為數字經濟的關鍵基礎性產業,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半導體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基礎;
2. 半導體產業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中國制造是以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為中心地位的產業發展戰略,將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是實現廣泛的技術領先地位、實現先進制造升級的必由之路;
3. 提升自給率確保供應鏈安全度。國內半導體核心技術仍落后于先發地區,地緣政治的壓力和外來干擾,供應鏈安全的需求,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自給率要求不斷提升。
圖片來自包圖網
2 國產化自給率,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2015年的國家級發展規劃目標,2020年要實現40%的芯片國產化,到2025年要達到70%,國產化完成度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截至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的國產化自給率(包括非中國大陸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估計僅為16%。海外地緣政治的干擾,資金投入的不足,以及人才梯隊的建設,是上述規劃目標完成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當前,國內更加重視半導體產業的底層發展邏輯,更加重視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系統搭建,更加關注持續優化的創新資源和自主可控產業鏈系統生態。
圖片來自包圖網
3 供應鏈安全,加速國產化進程
2018年貿易戰升級以來,中國大型科技企業被頻繁打壓,作為供應商的海內外半導體廠商,被迫選擇國家方面(至少是法律意義上的)的立場。即使不發生與中國產業的廣泛脫鉤,這種壓力也會對全球價值鏈產生不健康的影響。
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由于非市場因素引起的‘不安全’,是中國應用型科技企業最大的供應鏈安全問題,同時也是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安全’問題。供應鏈安全的需求,使現在國內這么重視本土供應鏈的發展,強調自主可控、安全可控。
反壟斷促進國產化:由于科技行業天然的壟斷特性,以及海外科技寡頭的先發技術優勢,后發企業很難突破壟斷防線。所以在供應鏈安全的背景下,要堅持反海外寡頭壟斷,半導體產業鏈各個環節防止一家通吃的局面,提倡公平競爭,創造一個內資外資企業同等的市場機會。
專利保護促進國產化。對專利的保護就是對技術投入的提倡,同時也會促進讓全球最好的產業鏈都到中國來落地,產業的發展也會加速。如果合作伙伴都在國外,是非常影響國內產業鏈的發展速度的。
走向國際促進國產化。即使所有的零部件產業鏈都在國內本地化了,也不意味著供應鏈就是安全的。盡管需要一定過程,但是我們一定有一部分企業能夠走向國際,未來整個產業鏈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這種非市場因素應該就會減少。因此我們的國產企業,一定要立足于本地發展、走向國際,才能真正實現產業鏈的安全
4 科創板助力資金投入,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國內半導體資金投入總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2019年的一項估計,整個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研發支出低于一家美國公司英特爾的研發支出。
由于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開支比例與外國同行相當,因此研發支出總量與全球同步。許多子行業的低市場份額,限制了許多公司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在研發支出方面取得的進展。
科創板助力半導體資金投入。相較于傳統的政策補貼,一級市場股權融資等方式,科創板所推動二級市場股權融資,極大的增加融資股權的流動性,降低了半導體企業的融資門檻,增強了社會資金的參與度,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共享了產業發展的紅利。
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鑒于資金短缺一直是中國半導體公司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充足的資金對行業的成長助益是顯而易見的。據統計數據顯示,出口集成電路1514億個,同比增長39.2%;進口集成電路3123億個,同比增長29%。
圖片:來自包圖網
5 內部培養+外部引入,人才庫建設穩步推進
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有效提升關鍵技術短板。相對于海外大廠,國內公司能夠提供更優厚的待遇,更明確的職業提升規劃,更大的個人發揮空間,包括來自美日韓臺等先進地區的人才紛紛加入半導體國產化浪潮中。
培養本土基礎人才,墊定行業發展穩固基石。瞄準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于2021年4月成立,聚焦集成電路學科前沿,打破學科壁壘,強化交叉融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實現集成電路學科國際領跑,支撐我國集成電路事業的自主創新發展。
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半導體的科技創新,將更深的融入全球。一些創新指數表明,中國從業者正在增加對全球半導體技術知識產權池的貢獻。例如,與2020年相比,中國申請人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半導體相關申請增加了30%,盡管仍占總申請的不到10%,但上升趨勢明確。
圖片來自包圖網
6 全生態產業協同,構筑光明未來
除了獲得外部更大的資金投入,和更多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影響中國IC行業未來成功的更為關鍵的因素是全生態的產業協同。包括半導體產業鏈內部生態協同,以及與下游應用尤其是新興應用領域的外部生態協同。
內部生態協同:在國內半導體價值鏈中處于不同位置的中國公司之間實現了多少合作和協同效應;
外部生態協同:整個行業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中國在嚴重依賴半導體的新興數字技術生態系統中世界領先的增長,例如5G通信,智能制造、物聯網(loT)和自動駕駛汽車。
以需求為導向的全生態系統方法,已得到了行業專家和政策的普遍支持。中國的國內市場現在已經足夠大和成熟,足以支持商業擴張和技術發展。即使地緣政治壓力,都不太可能完全限制中國數字產品和公司在國外市場的存在。據東?;鸬难芯坎牧巷@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頂層設計框架下的全生態協同,預計將為20年后中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更為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