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手之路 Day7,連日的早出晚歸,加上水土不服,終究還是有部分伙伴倒下了。來西藏旅游的朋友如果是自駕,一定要注意節奏,等身體適應了高原環境再進一步深入高海拔地區。
這兩天的主要行程都以崗嘎鎮為中心,拍攝珠峰、卓奧友峰、珠峰濕地以及沿途古堡遺址。雖然距離都不算遠,但連日的跋山涉水和越野路段,也讓我們的車子出現了故障,好在距離小鎮并不遠。
公路風情
旅行中的小插曲在這里就不細表,今天的第一個目標還是拍攝日出,不過我們此次的拍攝距離較遠,我這105的頭也只能拍一拍大景了,不過這路邊的小牌倒挺有一些公路風情。
生命之光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山谷中射出,給廣袤的草原上增添了一絲別樣的色彩。如果說此前并不了解何為生命之光,那么看看追尋陽光而來的動物們,大概就能理解了。
日出東方
順著光源看,陽光將所有山體的輪廓已經勾勒出來,只需要按下快門,一幅無需后期的風光照片就成了。
濕地邊的羊角
說來慚愧,雖然我們一早起來要去拍珠峰和卓奧友峰的日出,但由于焦段限制,日出金山沒拍到,零七八碎的倒是拍了不少。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途徑珠峰濕地,這里孕育了不少生命,同時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筆者注意到,在濕地邊有不少牛角羊角,甚至是完整的頭骨。同行的陳老師(陳無諍,國家地理中文版撰稿人,西藏人文地理前主筆)解釋道,在西藏人們認為山和水都是有靈的,動物死后,藏民們會將它們的頭骨或角放在水邊、山頂,達到祈福護佑的目的。
巖羊(圖片@陳無諍)
巖羊,是我們來西藏第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圖片拍攝的海拔將近4900米,一群巖羊在山谷中歡脫的跑來跑去,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們驚擾了人家。
這古堡是四室一廳嗎?
傍晚時間,我們驅車來到離崗嘎鎮不遠的古堡遺址,從外觀上來看,殘垣斷壁,已經經歷了多年的風雨,而腳下方方正正的格子,卻長滿了雜草,讓我們能一眼看出這座建筑的布局。
生機
古堡的墻壁上大大小小布滿了裂紋,而有的則已經形成了中空的墻壁。透過墻壁往外望,看到的則是完全不同的生機。
光影的魅力
西藏太陽下山后的天空,總是充滿了魔幻的感覺,盡管見了不少次,但太陽與云彩“玩”出的光影變化,每次都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殘垣斜陽 日落的另一番味道
最后今天關于日落的圖片,則是來自唐僧老師(旅行攝影師唐僧,2020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國家專項獎之一)的光繪日落,將古堡的神秘破敗與遠處的日落金山交相輝映,有點意思吧。
往期《攝手之路》回顧:
《攝手之路》Day6 上天眷顧!日照珠峰!
《攝手之路》Day5 抵達珠峰大本營 但我感冒了
《攝手之路》Day4 扎什倫布寺的朝圣之路
《攝手之路》Day3 海拔5400 我的人生巔峰
《攝手之路》Day2 八廓街虔誠的朝拜者
《攝手之路》Day1 拉薩!我來了!
評論區留言抽獎:
每篇游記我們將抽出以為幸運用戶,獲得由明基提供的《攝手之路》活動總結冊一份,以及明基周邊禮品一份,具體參與方式如下。
我們將留言總層數定為100%,每日公布一個1以內的隨機系數,結果四舍五入取整數樓層(如26*0.78≈20),中獎后將通過站內私信的形式聯系您,請時刻關注站內動態。
本期系數:0.78
關于《攝手之路》:
在膠片時代,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假如拍攝者有幸抓住了精彩的瞬間,也就成就了一張好照片。但更多時候,精彩稍縱即逝,只留下一張充滿缺憾的照片。不過,到了數碼時代,人們可以通過新裝備、新技術盡可能彌補前期的遺憾。而攝影后期處理,也變得與前期拍攝一樣重要了。
為了讓攝影藝術的遺憾盡可能被彌補,明基BenQ希望不僅僅辦一個全民都可參與的攝影比賽,更希望通過《攝手之路》的系列活動,幫助廣大攝影人檢驗自我,探索成長。因此也就有了一年一度的“明基攝影后期大賽”。與一般攝影大賽不同,明基攝影后期大賽,不僅有線上的征集和評獎環節,還額外設置了直播評片、線下講座等豐富活動,乃至集合攝影、后期、色彩管理于一體的系統外拍課程“攝手之路”,帶領獲獎者遠赴青海、西藏等地,外拍采風,交流經驗,共同成長。